潮新闻 评论员 张萍
图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片)
“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医药代表不敢进医院了”“9名医务人员联名举报科主任”……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成为舆论焦点。北京、重庆、海南、云南、四川等多地公布集中整治举报方式,一场医药领域的“廉洁风暴”正向深处推进。这场风暴还引发了市场震荡,最近多家IPO药企撤材料,71家在审企业待检阅。
“医药代表”“医生吃回扣”“以药养医”这些词儿,老百姓多少有些耳闻,医药腐败的治理这些年也一直在持续,但是整治到什么程度了、腐败又到什么地步?并不清楚。借由这次全国性的整治,一些案例和数据得到曝光,很多人才第一次看清医药腐败程度之深、数额之大:一台仪器收1600万元回扣,超过了仪器价格;今年已有至少155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一个县的医疗行业就有403人主动说明问题、退赃。
难怪媒体痛心疾呼,医疗如此腐败,医疗费能不贵吗?难怪专家总结,医药腐败已经由小病变大病,乃至呈现出“癌变”的趋势。
医药行业腐败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医者不自“医”。在多年沉疴缠身下,腐败已经侵入行业的“五脏六腑”。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制度的特殊性,加上医疗领域的专业性和封闭性,一些腐败乱象和不正之风,具备了“隐身”和“变异”的能力。“定制式”招标投标、“规避式”委托采购、“供股式”入股分红、“福利式”研讨培训等腐败术语,揭露了医药行业的“特供式”腐败。在种种“围猎”下,有人总结,医药腐败已经呈现出显著的“无差别性”特征:地域的无差别性、医院的无差别性。一言以蔽之,医药反腐很难“令行禁止”。
既然医者不自“医”,就须猛药“介入治疗”。继年初召开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相应查处要求、5月份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之后,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各地方随之跟进,才有了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多场学术会议宣布延期,药企集中回应反腐问题等各种“回声”。从反腐常见的重点整治突破方式和多部委的联合介入,不难咂摸出这场腐败整治的决心之大。
医药反腐和一般反腐还不一样,它以“纳米级”的间隙紧贴民生。网友关心:医药防腐向深处推进,“看病贵”的问题是否能得到缓解?很多行业内人士给出了肯定回答。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腐败成本最后还是患者埋单。根据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中山一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人均就医成本直接降1400余元。净化医药市场,无疑有利于推动用药和治疗成本下降,驱使药企回归以药效和服务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医者不自“医”还有另一层含义,一些正直的医生也深受医药腐败之害。虽然反腐和涨薪是两码事,收入问题绝不是放弃医者仁心的借口,但从利益分配格局上破除现有制度的弊端,调整不合理的考核指标,从工资收入上体现医生行业的职业尊严和劳动付出,这也是从根源上减少医药腐败的必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了诸多部署,国家集采和药品谈判等工作的推进,让更多患者得以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好的药品,屡屡受到舆论点赞、百姓好评。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更深层的矛盾问题进一步暴露,更大决心去铁腕纠风、高压肃纪,让医保、医疗、医药干干净净,健康中国所描绘的各项福祉,方能与民心期待“双向奔赴”。
来源:浙江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