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2、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3、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资料图】
4、白话译文: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5、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6、扩展资料《默觚》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
7、"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
8、这部著作是魏源于清道光十五至十九年(1835~1839)居扬州"洁园"时所撰,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
9、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学篇14篇,治篇16篇,编入《古微堂内集》。
10、光绪四年(1878)淮南书局刻本《古微堂集》、宣统元年(1909)国学扶轮社印行的《魏默深文集》和197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等书,均收录。
11、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1]。
12、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13、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
14、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1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16、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17、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1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默觚“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19、”出自魏源《默觚》一书。
20、原文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21、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庭院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
22、这句话的作者是魏源,魏源是一个心怀大志,可以为国捐躯的人,魏源在朝中任官时已经是清朝开始没落衰退的时期,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23、魏源就看透了一切。
24、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人物。
25、在一个王朝没落的阶段,往往会出现空前绝后的英雄人物,他往往起到唤醒整个国家的关键作用,在内忧外患的清王朝的阶段,魏源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整个中国正被黑暗笼罩,就是缺少一点可以点亮黑暗的光明。
26、打开门整间房间都会变亮,而如果民族可以代开心扉,整个国家都会变得很光明。
27、改变不了外在环境,但是在外界环境完美的情况下,开放自己就是完善自己。
28、扩展资料:魏源(1794.4.23-1857.3.26),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 。
29、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30、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
31、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32、近代中国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33、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34、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35、参考资料:魏源-百度百科原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36、“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37、这句话最早的说法来自于《淮南子·说山》 中的一句话:“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
38、”扩展资料:《淮南子》著录共分为内二十一篇、中八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
39、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40、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41、《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42、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淮南子原句: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you,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43、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意思就是说理想与志向,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44、梦想不是空洞的言语,也不是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而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亦是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
45、正是有了它,人生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生命的意义才得以体现。
46、这句话最早的说法来自于《淮南子 说山》 中的一句话:“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
47、”原文选段如下: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无千金之鹿。
48、玉待礛诸而成器,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
49、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况受光于宇宙乎!天下莫不藉明于其前矣。
50、由此观之,所受者小,则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照者博。
51、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颍出少室,汉出嶓冢,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
52、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
53、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54、出处:出自近代思想家魏源的《魏源集`默觚》。
55、意思是: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