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 > 科技 > 正文

内耳道形状发生突然变化 为研究恒温动物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022-07-22 15:53:18    出处:中国科学报

类似爬行动物的哺乳动物祖先进化为恒温动物的时间一直备受争议。日,科学家通过研究内耳道化石,提出这种适应变化大约发生在2.3亿至2亿年前。但其他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证据不太可能结束这场争论。

恒温动物(温血动物)可以保持恒定的高体温,因为它们新陈代谢快,能通过内部产热的方式维持体温,而冷血的变温动物代谢率低,靠环境来保暖。但在化石中很难测量这些特征,所以研究人员使用骨骼特征,如身高和骨骼结构来推断代谢率。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恒温动物是在1.45亿年至6600万年前才出现的,其他的研究则认为它早在3亿年到2.5亿年前就出现了。

在7月20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中,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古生物学家Ricardo Araújo团队提出,内耳骨管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作为体温特征的代表。液体通过耳内管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监测头部位置和运动,这对视觉和衡至关重要。由于液体的黏度会随着体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小组假设,随着体温的升高和动物变得更加活跃,耳道可能会进化成保留更少黏液体的形状,以保持衡和运动。

为了追踪这种适应,研究小组比较了50种现存脊椎动物的内耳结构和生理机能,包括爬行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内耳形状的热运动指数,在根据体形进行调整后,能够预测动物的体温。

研究人员分析了56种灭绝的下孔类动物(哺乳动物的祖先)的内耳道,发现在三叠纪晚期,即2.37亿年到2.01亿年前,内耳道形状发生了突然的变化。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下孔类动物变成恒温动物的时间。这一转变意味着它们的体温升高5℃~9℃,新陈代谢也加快了。

因三叠纪气候比之前的二叠纪气候更冷,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适应使早期恒温动物在应对三叠纪气候方面更具有优势。

巴西圣保罗大学比较生理学家José Eduardo Bicudo认为,该团队的方法非常新颖,为研究恒温动物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恒温动物的起源在过去60年里一直争论不休,有多种理论存在且都有证据支持。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学家Roger Seymour和Bicudo的研究表明,恒温动物在3亿年到2.5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发生了进化。

但Seymour质疑恒温动物出现于晚三叠世是否可行。他指出,早期下孔类动物的体温(大约34℃)仍然相对较低,与现存的单孔类哺乳动物如鸭嘴兽和针鼹的体温相似。

鸭嘴兽、针鼹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行动迟缓。Seymour猜测,具有相似体温的动物可能很难与当时其他爬行动物共存,包括用两条腿行走、行动迅速的祖龙(现代鸟类的祖先)。(辛雨)

关键词: 内耳道形状发生变化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 哺乳动物的祖先 三叠纪晚期

相关内容

消费
产业
全球快讯:探访鲁迅外婆家:偏僻小村庄如何以文化聚人气 (钱晨菲)“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
汽车博主发表贬损极狐汽车言论 极狐要求永久删除 近日,北汽极狐公司针对知名汽车博主袁启聪在抖音和微博发布的涉及极狐
天天视点!极限 极限有高有低……心理极限极高的人可能身体会先到极限而出问题。身体极
世界热推荐:观众齐喊“开空调”!梁静茹沈阳演唱会遭遇尴尬一幕 近期高温预警,再加上演出现场人员爆满,昨天是满场,估计昨天观看演唱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