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深圳博物馆首次展出,“100克月壤”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此次展览是深圳博物馆精心策划、打造的年度科普大展,展览将于9月12日结束。
展览以人类观天手段之沿革为主题,分为“目之所及”“善假于物”“不畏浮云”三个篇章,生动讲述人类观天手段从裸眼到使用望远镜到太空观测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变化。本次展出有浑仪复制品、陨石、天文古籍、邮票、古董望远镜等200余件珍贵展品,其中来自英、法、德、美等国的40余架18世纪以来的西方古董望远镜为全国首次大规模展出,是展览的突出亮点。
而“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亮相深圳,更丰富了本次展览的内容。
据了解,月球表面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覆盖了一层松散的土壤,科学家称之为“月壤”。对月壤的认识和研究是月球探测以及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月壤的用途原则上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四种基础用途。除了进行科学研究之外,一部分月壤入藏国家博物馆,进行公众科普教育;一部分将按协议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分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记者 聂灿)